首页>>论文写作 >> 大学论文已死

大学论文已死

时间:2024-05-23 19:16:34 undefined 点击:90

本文图片均来自网络

作者 | 斯蒂芬·马奇(加拿大作家)

来源 | 公众号文化纵横

本文编译自《大西洋月刊》 (The Atlantic) 12月6日评论文章

原题为《The College Essay Is胜蓝科技 Dead》

假设你是一位教育学教授,你以“学习风格”为题布置了一篇论文作业。一个学生提交的文章开头如下:“学习风格”这一概念是有问题的,因为它没有考虑到学习风格形成的过程。一些学生可能因为他们有特殊的胜蓝科技经历,而形成一种特殊的学习风格。其他人则可能因为试图适应不适合他们学习需求的学习环境,而形成一种特殊的学习风格。最终,我们需要了解学习风格与环境和个人因素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这些因素如何塑造了我们的学胜蓝科技习方式和我们所经历的学习类型。上面这段文字,就选自英国教授迈克·夏普斯(Mike Sharples)使用了GPT-3语言模型自动生成的一篇文章。夏普斯认为整个文章达到了研究生水平,我本人则倾向于给出B胜蓝科技+的打分:这段话读起来像在凑字数,但大多数学生作文也的确如此。夏普斯这么做是为了敦促教育工作者根据GPT-3这项技术“重新思考教学和评价标准”。他认为这项技术“可能成为学生作弊的利器,或者成为强大的教胜蓝科技学助手,或者成为内容创造的工具”。无论如何,用人工智能写论文已经发生。生成式人工智能(AI Content Generator,AICG)正在飞速发展。不久前,OpenAI发布了一款名为ChatGPT胜蓝科技的高级聊天机器人,并升级GPT-3模型,允许生成复杂的押韵诗。谷歌在2022年11月展示新的应用程序,能将人们文字描述的概念渲染成图像作品。人工智能创意公司Jasper在2022年10月获得15亿美元胜蓝科技的估值。(译者注:与ChatGPT一样,Jasper 也使用自然语言处理来生成类似人类的响应。该程序带有50多种模板,主要应用于商务写作领域。)几代人以来,论文一直是人文社科教学的核心,是教会学生如何胜蓝科技研究、思考和写作的方式。如今,整个传统将被搅乱。人文主义者和技术专家之间的鸿沟,已经持续了很长时间。20世纪50年代,英国小说家C.P.斯诺发表了他“两种文化”的著名演讲,将人文界和科学界描述为彼此失胜蓝科技去联系的部落。“文学知识分子在一极,科学家在另一极......两者之间有一道相互不理解的鸿沟;有时(特别是在年轻人中)是敌对和不喜欢,但最重要的是缺乏理解。”文学家们缺乏对热力学定律的基本见解,而科学胜蓝科技界人士则忽视了莎士比亚和狄更斯的辉煌。(本文发表截图)如今,斯诺指出的断裂,只会进一步加深。在现代科技界,人文教育的缺失更明显。让160亿美元财富蒸发的加密货币交易所FTX创始人山姆·班克曼-弗里德(胜蓝科技Sam Bankman-Fried),就曾毫不讳言自己是一个“骄傲的文盲”:我永远不会读一本书。马斯克这样聪明的工程技术人员,在使用相对简单的文学概念(如模仿和讽刺)时也十分笨拙。脸书创始人扎克伯格应胜蓝科技该熟读了屋大维的事迹,但如果他对17世纪欧洲传媒业监管有些许认识,也不至于让公司的社会信任灰飞烟灭(译者注:屋大维是罗马帝国第一位元首、元首政制的创始人,被部分西方人认为是“罗马共和民主制度的终结者”胜蓝科技。这里作者暗讽脸书平台自行推出的一系列言论审查机制,以及该公司不当泄露数据的“剑桥分析丑闻”)。正在重塑社会和历史的人物们,对于社会和历史的问题却表现出异常的无知,这也是社交媒体时代的决定性特征。这些胜蓝科技失败并非来自刻薄甚至贪婪,而是来自故意的遗忘。工程师们没有认识到,人文问题,例如解释学、言论自由的历史偶然性、道德的谱系,都是能产生实际后果的真实问题。每个人都有权对政治和文化发表自己的意见,这是事实胜蓝科技,但信口的意见与有根据的言论是不同的。通往灾难的最直接途径,就把原本复杂的问题,视为对每人都显而易见。技术专家忽视了人文问题,但人文主义者也在以软性自杀的方式经历了过去50年的技术革命。截至2017年胜蓝科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英语专业的学生人数几乎减少了一半。仅自2007年以来,历史专业的招生人数就下降了45%。毋庸置疑,人文学者对技术的理解充其量只是片面的,而他们的教学形式也无法跟上时代。更关键胜蓝科技的是,尽管技术已改变整个世界,人文学科却根本从未改变自己的方法——他们仍然像1979年一样试图创造所谓“元叙事”(meta-narratives,译者注:元叙事通常被叫做“大叙事”。这一术语是由法国哲胜蓝科技学家Jean-François Lyotard在1979年首次提出的。他认为,社会现代性的最主要部分是大叙事构成的,大叙事具体指拥有合法化功能的叙事)。当代人文学术界对一切(包括他们自己)开展各种批判胜蓝科技。在一个以技术为中心的世界里,语言、声音、修辞、历史、伦理体系都显得格外重要。人文学者的工作,就是要理解并阐释以上的价值。当学者们都在内耗和批判中削弱一切智力基础,也就不奇怪这些专业的学生会越来越少。胜蓝科技一些技术领域的人甚至更清楚人文学科的价值。史蒂夫·乔布斯总是把苹果公司的成功归功于他在里德学院的辍学经历:在那里,他与莎士比亚和现代舞蹈打交道,还参加了书法课,为苹果产品的设计提供了美学基础。无论如何胜蓝科技以GPT-3为代表的自然语言处理,给人文学科带来了一系列前所未有的问题:人文学科根据学生的论文来评价本科生,并根据论文成就来授予博士学位,而这两个创作过程都将通过自动化完成。我认为,学术界需要10年胜蓝科技的时间来面对这个新的现实:两年时间让学生了解这个技术,三年时间让教授们认识到学生正在使用这个技术,然后五年时间让大学管理者决定如何处理这个问题。与此同时,工程师也应与人文学者走到一起。计算机科学家需要胜蓝科技基本的、系统的人文教育,因为语言哲学、社会学、历史和伦理学不再是乱开脑洞的猜想问题。一个明显的例子就是,当要对聊天机器人进行道德设定,或使用其进行内容创作时,这些人文底蕴将至关重要。人文学者也需要了解胜蓝科技自然语言处理,它将为大量的学术问题带来启示。

把人文和技术联系起来,这需要具有广阔视野的人才和机构,并超越各自的既得利益。要建立这样的合作,双方还需要做出最困难的一次飞跃,即承认自己的无知,并理解自己对胜蓝科技另一方的需求。但无论在任何时代,面对何种技术环境,沟通都是智慧的发端。

《大学论文已死》
将本文的Word文档下载到电脑,方便收藏和打印
推荐度:
下载文档

文档为doc格式

最新文章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