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两天,著名哲学家李泽厚给学生出的书写的一篇“序”火了,尽管已是30年前的“冷饭”,但其严肃认真又不失风趣的文笔依然圈粉无数——
耿直李老:我很酷,并且拒绝跟你学术互吹.jpg
随后有业内人士指出,这本书是赵士林的《当代中国美学研究概述》,里面不免要对自己的老师、美学大师李泽厚评价一番,因此,李拒绝阅读此书可能也有避嫌的考虑。
但犊子还是要护的,大家分析这篇“序”中透露了几层意思:①学生写这本书不用他指导,很流弊;②写书没有影响博士论文,很流弊;③就算写得不好也和老师没有一毛钱关系,老师总是希望自己学生流弊的。
短短四段,却是一个酷字贯穿全文,或许只有内心真正强大的人才能写出这样的序,而他的学生(作者)同意不做修改、出版社也能接得住梗,可以说是朋克三连了。
喜欢看书的朋友应该有所察觉,近年来,为了多卖点书,作者或是出版社在一本书的非正文部分下了不少功夫:堆满奖项的腰封、一章叠一章的前言和经不起细究的名人推荐……
可效果却往往不如人意。
因为内容太“假”了,这些地方本不需要作者考虑太多,所以读者们更想从中看到一个有趣的灵魂,而不是一板一眼的商业互吹。
所谓有趣,可以是上面提到的耿直师徒互动,也可以是旷达超脱的写作心境——
这本书整整写了两年。两年里忧世伤生,屡想中止。由于杨绛女士不断的督促,替我挡了许多事,省出时间来,得以锱铢积累地写完。照例这本书该献给她。
不过,近来觉得献书也像“致身于国”、“还政于民”等等佳话,只是语言幻成的空花泡影,名说交付出去,其实只仿佛魔术家玩的飞刀,放手而并没有脱手。随你怎样把作品奉献给人,作品总是作者自已的。大不了一本书,还不值得这样精巧地不老实,因此罢了。(via.钱钟书《围城·序》)
还有大大方方晒幸福的——国外的作者都喜欢在书本扉页致谢/致意亲人。
像下面这位作者,开篇就提到了自己的妻子女儿以及即将出生的孩子,虽是工科书却有着一股浓浓的人情味儿。
或者秀个小恩爱,在致谢里庆祝自己跟恋人即将到来的婚礼——
(截图by @李楠)
还有很多经管专业学生的入门导师是曼昆大大,他在某一版《经济学原理》的扉页就注明这本书是献给自己儿子的,让读者顿感亚历山大——
@永远是你拆拆:以前有一本finance的课本,打开之后就仨字:To my son. 以至于每次翻开那本书就觉得低人一等了。
最新的第7版,此处已更新为三个孩子
但也不是所有“致谢”都那么温馨,有的还蛮有梗的。
这本书的顺利出版要感谢我那聪明漂亮的妻子。没有我的妻子,我什么都不是。她一直鼓励我安慰我,从来不抱怨,默默忍受着一切。感谢她全力支持我的工作,感谢她帮我完成了这本书的致谢部分。
(via.Albert Malvino《电子学原理》第二版·致谢)
像下面这位大牛,在石油工程的经典教材《Petrophysics》里专门感谢了自己的前妻们(“们”字划重点)——
而下面这种调侃式致谢,虽然像是在抱怨,却能让人感受到作者对家人满满的爱——
我要感谢我的家庭,在我写书时,为我提供了感情上的支持和休闲的放松。Lisa帮我计划与分配写作这本书的时间,Alison帮我缓解紧张,而Carter保证我每天清晨5:30醒来,以便我早早开始每日的写作,因为他要看天线宝宝。
(via.Steven J.Luck《事件相关电位基础》)
有的作者把机灵抖得更加直白,感谢他的妻子和两个可爱的孩子,表示如果没有他们,这本书最起码能早出版两年。
Joseph J. Rotman《代数拓扑导论》第一版
这些段子似的故事不止出现于国外书籍,咱们国家的作者也有很会玩儿的。
比如感谢妻子在写作期间“明显地减少了对我的干扰”,至于是哪方面的干扰读者们也不得而知——
新垣平《剑桥简明金庸武侠史》
比如感谢自己两岁的女儿,在写书的这段时间里长了重量、个头和脾气,以至于“如果没有她,这本书两年前就应该已经写完了”——
赵岩《C语言点滴》
比如感谢孩子的各种闹腾,为出版社的工作人员争取了更多的休息时间,否则这本书的下一部可能已经开印了——
张羽《只有医生知道!2》
除了在非正文部分致意家人,还有一些作者选择感谢一些奇奇怪怪的角色。
像是沃肯贝奇在《Excel 2007宝典》里堪称经典的致谢,长度据称是该出版商200年历史中最长的一篇,提及的人物颇多,内容也是妙语连珠。
按例感谢了一番相关工作人员和家人后,他还感谢了没在他写书期间发新歌的爱豆、一只斑点巧克力猎犬、以及不太支持本书的人等等——
甚至本来并不是很想,但迫于法律压力还是得感谢Toad的功劳,“因为在战争时期我救过他的命,但事后我感到后悔莫及”。
顺便还感谢了Toad的夫人,并不是因为她实际做了什么,而是如果她在致谢中看到自己的名字,就可能因此买一本……
当然,类似“为了让你买书而写”的感谢还有好几处——
国内外类似的栗子太多了根本举不完,而在发现“序言和致谢都有这么多玩法”之前,想必大家跟小编一样,几乎所有书的非正文部分都是跳过去的……
讲道理,这些花絮比那些对导师上司的一味吹捧有意思多了,花钱看专门的致谢集都乐意呀!
而对于国内的大学生来说,从这些序言和致谢中也能得到不少启发——毕竟很多书都是写论文需要阅读的文献资料。
对照到自己的学业上,就是毕业论文的致谢部分。相信不少朋友都有过这样的体验,明明毕业论文才写到一半,但后记和致谢已经在脑子里过了几百遍了。
P.S.这也算是论文里最真情实感、查重率最低的一部分吧
据传,该系第二年开始要求导师检查完正文还要检查致谢部分
(via.@Vichare Wang)
正如上面这位同学所言,除了感谢老师的指导和家人的理解,他们也会想感谢爱人的陪伴和支持。
在一篇正经的学术论文里看到自己的名字固然浪漫,但尴尬的是,这个年龄的学生通常未婚,之后一起步入婚姻殿堂的对象是谁根本说不准——
注意!这确实是个很严肃的问题!一失足成千古恨!
如果多年后,你身边的人已经不是毕业论文里致谢过的那一位,那你大概只能寄希望于TA不会上知网或者非常大度吧……
(via.@辣椒炒面)
另外,在致谢里抖机灵,大概也算是学生们码字空虚时的一个消遣了。
比如在一本正经地感谢完老师父母后,还要感谢“抠搜搜”的学院,给自己强壮的体魄和节约的美德;感谢比尔盖茨的团队编写出了Word这款码字软件——
(via.@我打算换个号)
感谢那些没有在自己的生命里留下痕迹的人,没有占用我宝贵的学习时间,才可以多多看书读报、学海无涯苦作舟——
感谢那些跟自己玩得特好的人,在我写作期间没有前来打扰,否则这篇论文将被遗忘在KTV里、麻将室里、王者峡谷的草丛里——
(via.@MissPikachu)
感谢人民不如感谢国家,国家和平才能研究学问,千言万语汇成四个字,一看就是不屑在致谢里恭维导师的朋克青年——
配合学校名称食用更佳
当然,对于这群一心学术(误)、热爱自嘲的孩子,在论文里感谢根本不存在的人都算不得什么野路子了——
感觉适用于相当一部分人
……很好,按照这个节奏已经能畅想到三年后的场面了,该生硕士毕业,最后的致谢部分如此写道——
感谢我25年来始终未出现的女朋友,让我得以心无旁骛地完成硕士论文;
感谢闹腾的室友让我一刻都不想待在寝室,因此基本上都在图书馆学习;
感谢爸妈给我的生活费,让我坚持使用高中那一部不能聊微信的诺基亚;
感谢食堂难吃的饭和大妈疑似帕金森的手,无形中为我节省了很多时间;
……
最重要的是,感谢我的发际线,还坚挺地唱着无所畏惧。
总之,不管是写书还是写论文,枯燥的创作期间都需要一些乐趣,成功后值得感谢的人和事确实也很多,不是吗?
注:文中无署名图片均来自互联网
点击关键词 查看往期精彩文章